征信“斷直連”勢在必行助貸展業模式迎變革
來源:國際商業網 發布時間:2021-10-12 09:26 作者:國際商業網
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《征信業務管理辦法》,進一步明確了整個征信流程的業務規則。業內專家認為,這將對助貸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運營模式產生直接影響,未來對于助貸業務“切斷征信直連”勢在必行。
“斷直連”的大趨勢
在回答記者提問時,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,《辦法》聚焦信用信息采集、整理、保存、處理、提供、信息安全全流程合規管理,重點明確征信業務邊界,加強信息主體權益保護?!掇k法》適用于互聯網平臺開展符合征信業務定義的助貸等相關業務。
“在目前的助貸業務中,大多數助貸公司都會涉及用戶基本信息和貸款信息的收集整理,數據直接連接金融機構,不通過征信機構傳輸?!眹┚卜倾y首席分析師劉新齊表示,隨著《辦法》的落地,未來助貸業務“斷開征信直連”勢在必行,助貸機構需要與持牌征信機構合作,向作為信息提供者的征信機構提供信用信息,再由征信機構將信用信息傳遞給金融機構。
此前,監管部門對助貸業務提出了“斷連直連”的要求。今年7月,監管部門要求,平臺機構不得以申請信息、身份信息、基本信息、個人畫像評級信息等名義,直接向金融機構提供個人提交的信息、平臺內部生成的信息或從外部獲取的信息。在業務上與金融機構合作如引流、助貸和聯合放款等。
央行行長易綱近日點名批評了無證或超范圍從事金融業務的行為。他表示,中國頭部平臺公司在開展電商、支付、搜索等各類服務時,獲取用戶身份、賬戶、交易、消費、社交等海量信息,進而識別判斷個人信用狀況,以“助貸”名義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信貸業務,相當于私自開展個人信用信息業務。
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,在目前的貸款模式下,貸款機構大多將客戶和信用評分推給銀行,這將涉及一些潛在的風險點。比如合作方數據處理不規范,給銀行帶來連帶風險。在“斷聯直連”的要求下,貸款機構和銀行將通過征信機構實現風險隔離,數據和信息的收集整理流程將更加規范。
貸款會展業模式已經改變。
記者了解到,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尋求與征信公司合作。某金融科技平臺負責人表示,根據最新監管方向,借貸平臺仍可通過與征信機構合作,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?!叭ツ?,我們與百興征信達成戰略合作意向,開展多方面合作。最近,我們就信息‘斷直連’進行了深入溝通,初步達成合作方向?!?/p>
但也有從業者承認,“斷直連”給公司帶來了不確定性。某借貸平臺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,在“直連斷開”后,借貸平臺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借貸決策模型必須進行修改,修改將基于借貸平臺被允許獲取多少數據,以及征信公司對平臺捕獲的數據類型和質量的要求,因此數據范圍必須遠小于市場上借貸公司捕獲的數據范圍。
基于這個假設,重新開發需要很長時間
華東某城市商業銀行零售部負責人表示,個人信息“斷線直連”有利于銀行貸款業務的獨立風險控制。銀行機構應整理完善現有助貸業務流程,明確互聯網平臺和銀行機構在客戶信息管理與識別、助貸業務準入和風險控制等方面各自的職責和要求;在授信審批、合同簽訂等操作環節有效獨立開展獨立風險控制;嚴格按照個人信息保護、消費者權益保護、反洗錢管理對客戶身份識別的管理要求進行管理和操作。
長期來看,銀行應不斷提升場景構建的核心能力。曾剛認為,中小銀行本應構建自己的客戶下沉場景,但由于技術、人力等資源稟賦有限,短期內可能難以做到,于是貸款援助模式應運而生。未來貸款機構還可以探索向中小銀行輸出場景的能力,保留貸款模式中合規的部分。